档案记录,在非常好看的BT宝塔面板美化透明版主题包✅项目合作 二开均可 TG:saolei44✅实践中,效果显著。
自1994年首批艺术家入住京郊宋庄,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版图上逐渐孕育出一个涵盖绘画、雕塑、陶瓷等多艺术门类的艺术家生态群落。如今,这里聚集了7000余名创作者,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艺术家聚集地。 2017年,宋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以下简称“新联会”)成立,标志着这一群体从“散兵游勇”走向“组织化赋能”,从职称评定破冰、红色教育基地采风、艺术展览矩阵构建到创作与产业的双向突破,新联会以“艺术服务社会”为宗旨,推动宋庄向“艺术创新高地”转型。 从“散兵游勇”到“组织化赋能” “宋庄艺术家思想价值多元,发展势头强劲。”元亨利创始人、宋庄新联会会长杨波介绍,但是,因自由职业身份,大多数艺术家没有固定工作单位,面临职称评定、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问题,“这曾是宋庄艺术家的普遍困境。” 2016年,北京市委统战部来到宋庄调研。2017年8月,宋庄艺术区党委成立。同年9月,新联会成立,并获批中央统战部首批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新联会设立书法、陶瓷等八个专委会,将分散的艺术力量纳入系统化服务体系。杨波说:“要把服务送到艺术家心坎儿上。” 新联会工作的突破始于职称评定。2018年北京两会期间,宋庄新联会会长和监事长通过政协提案提出“体制外”文化艺术人才职称资格考评的建议,得到市委统战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部门高度重视。2019年,北京市扩大自由职业人才职称评价试点范围,确定新联会可作为美术领域职称评定人选推荐单位。如今,新联会已有40余位艺术家获评职称,推动艺术家创作灵感与社会价值的双重释放。 此外,新联会切实解决艺术家共性需求。为解决子女入学难题,新联会走访艺术家及有关机构企业200余家,为近300名适龄儿童打通入学路径;每年春节走访贫困艺术家、发放生活物资,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拍卖等活动。 在创作与产业端,新联会组织艺术家赴红旗渠、西柏坡等革命老区采风;与景德镇、横店新联会开展三地联动,促成陶瓷、绘画与当代艺术的跨界融合;积极融入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发展大局,号召艺术家参与社区建设……杨波说:“只有从分散走向组织,从自我表达走向社会参与,艺术群落方能成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引擎。” 艺术家与新联会的双向奔赴 2004年,钞子伟、钞子艺两兄弟在北京成立钞氏兄弟艺术工作室,辗转多处后来到宋庄。2024年5月,钞氏兄弟受邀加入新联会,同年发起成立宋庄陶瓷协会和宋庄雕塑协会。 “艺术家大多独自创作。”钞子艺说,在协会成立前,宋庄雕塑、陶瓷艺术家处于非常松散的状态,“通过新联会,大家交流顺畅,建立起信任,也愿意参与各类活动。” 在新联会支持下,钞氏兄弟推进多项艺术实践。一方面,筹备陶瓷、雕塑协会会员展,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构建连接国内外陶瓷艺术家的展示与交流平台。另一方面,发起成立文创部门,开发艺术衍生品。同时,积极响应北京市“以公共艺术扮靓城市副中心”号召,参与策划户外美术馆计划,推动雕塑作品融入城市公共空间。 2024年宋庄第十四届艺术节策划中国当代陶瓷名家邀请展暨首届陶瓷协会会员展,令钞氏兄弟印象深刻。开展后每天都有大量观众慕名而来,其间不仅有重量级艺术家为展览站台,还吸引各地机构专程到访、谈合作。钞子伟坚信,依托新联会的平台支撑与政府部门的协同助力,持续举办展览、加大会员艺术家的对外宣传力度,宋庄陶瓷艺术生态将迎来更具活力的蜕变。 传统画家梁建平自新联会成立之初便被推为副会长,他说,新联会的成立让他看到了整合艺术资源的可能。 “新联会不仅凝聚不同艺术门类创作者,更为自由职业画家搭建了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让散落的艺术家真正找到了组织。”梁建平表示,他将持续参与推动正能量创作,“以艺术认知为社会提供有益的精神产品”。 直播影响宋庄艺术新生态 2024年,文化网络直播协会成为新联会又一专业委员会。协会理事长、惜客文化创意基地负责人黄志宏透露,基地头部直播间单场直播触达观众超10万人次,相当于传统画展一个月的观展量。 “八成以上新联会艺术家通过直播间直面藏家需求。”黄志宏展示运营数据,当前单场2至3小时直播销售额可达5万至10万元。这种“供需直连”在2023年行业流量下滑时尤为关键——当时,新联会紧急组织艺术家与直播机构对接,破解资源错配困局。黄志宏说,双方在新联会的牵线搭桥下实现共赢。 黄志宏介绍,直播协会当前正联动各省美协,计划构建跨地域的艺术直播枢纽,推动宋庄艺术IP向外辐射,进一步强化新联会的平台价值。 如今,宋庄新联会队伍从首届65人扩展至308人。杨波说:“随着新联会持续深耕艺术文化领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未来必将迸发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王丽丽) (“统战新语”微信公众号)--> 【编辑:王祎】
厦门港的繁华,是一部跨越百年的迭代史。 百年前的厦门港,不仅是国内外航运贸易中转港,更是东南沿海贸易中心。 《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到:近代厦门乃是“海上中国”的一个焦点。 但辉煌亦有没落时。 万国通商的商港在近代中国社会动荡中逐渐沉寂,一度成为海防前线。改革开放后,这座百年老港再次崛起。资料图:厦门港,海沧港区。 上世纪80年代初,厦门港恢复沿海客运航线并开辟集装箱运输。 2011年,厦门港成为我国第四个国际航运中心; 2017年,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0万标箱。 如今的厦门港已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国际集装箱干线枢纽港,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达191条,通达54个国家和地区的151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千万标箱级别。 能在激烈的全球港口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厦门港的核心底气来自比拼效率。 在这里,平均在泊时间是1.06天,中小型船舶一般不超过一天就要出港,装卸效率位居全球前三。 这份高效,织就了“丝路海运”网络,朋友圈持续扩大。 厦门是“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这些年,厦门港便以“丝路海运”为核心,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中构建起独特优势。 自2018年“丝路海运”开行以来,截至2025年6月,厦门港61条“丝路海运”命名航线累计开行12859艘次,完成1447.14万标箱吞吐量,占全国“丝路海运”总吞吐量的61.7%。 通过“丝路海运”的服务标准制定和评选,厦门港让全球海运效率得到逐步提升。 但厦门港没停留在单一优势里,而是顺着产业脉络延伸出更精准的服务。 近年,全球新能源市场火热,锂电池作为“新三样”之一,出口需求激增。厦门港敏锐抓住机遇,主动构建起适配新能源产品的“专属通道”。 一方面,厦门港口管理局与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厦门海事局联合印发全国首个针对集装箱式锂电池储能系统的海上安全运输指南;另一方面,启动海天、嵩屿、国际货柜、远海等四个码头的冷藏危险货物集装箱堆场项目建设,规模体量全国领先。 “量身定制”服务让厦门港成了福建锂电池出口首选港。 2023年以来,福建省锂电池出口连续两年破千亿元。2025年上半年,福建省锂电池出口635.68亿元,稳居全国首位。其中,厦门港锂电池出口量占福建省96%,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出海大通道。 不仅如此,厦门港还利用海铁联运突破地理的局限,高效链通全球市场。 与青岛港、天津港等可以依托北方广袤腹地不同,厦门港内陆腹地曾局限于闽赣地区,但通过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成功打破地理边界,将服务范围延伸至中西部省份。 除了南昌至厦门海铁联运天天班,厦门港还打造了麻城—厦门石材出口、南平—厦门家具出口、三明—厦门化肥出口等特色线路,将内陆腹地与全球市场紧密相连。 2025年上半年,厦门港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保持快速增长,完成作业量7.57万标箱,同比增长21.7%。其中,湖北—厦门海铁联运箱量同比增长3.95倍。 如今,厦门港不仅是驱动福建港口经济的核心引擎,更是中国联通世界的重要支点。 当“丝路海运”电商快线两天把跨境包裹运至马尼拉,当满载储能集装箱的巨轮驶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当湖北麻城的石材通过海铁联运远销欧洲……这座百年大港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在全球贸易中扮演着愈加关键的角色。 (“三里河”工作室)--> 【编辑:刘阳禾】